欢迎来到扬州恩信交通器材有限公司官网!

标志牌电力供应仅限晚上


  这两天,高明更合小洞村果农陈雄的电线日,佛山日报和广佛都市网率先在微博上将他果场砂糖桔滞销的消息发布出去后,连日来陆续有人找上门慕名前来收购。

  望着满山的砂糖桔,陈雄眉头上的愁云仍旧难以散去。在他身后,半山腰上绵延的砂糖桔树,红澄澄的果实挂满了枝头,不少果实落在地上裂开、腐烂,散发阵阵刺鼻味道。

  如果接下来不能顺利出货,这将是陈雄果场连续5年的亏损。而除高明外,今年中山、江门、肇庆、广西等主要砂糖桔都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而对于砂糖桔连续四年的滞销,众多农户和有关政府部门归结是天气原因。

  但专家指出, 滞销的根源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在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一片叫好的宣传面前,很多农户在农产品产业链上始终处于一种盲目跟风的状态,砂糖桔已供过于求,泛滥成灾。

  其实,早在春节前,砂糖桔就成熟了,但陈雄并没有叫工人过来摘,因为价格太低。当时的收购价只有六七毛钱,惨的时候,60斤5元。

  六七毛钱一斤是个什么样的概念?陈雄给记者算了笔账。一斤砂糖桔平时的管理成本是三四毛,采摘的成本是3.5毛,还有运输费3毛等,一斤的成本已去到1元钱。

  陈雄感到委屈,在自己眼里是宝的砂糖桔,在别人眼里竟如此不值钱。如果接下来不能顺利出货,这将是他连续第5年亏损。

  2001年起,陈雄以每年6800元的价格承包了130亩果场,并且一次性付了35万元承包款。2001年开荒,种树,2004开始挂果收成,2004、2005、2006丰收丰产,“一斤卖到了2元多”。

  开头的三年让陈雄尝到了甜头,他兴奋地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可2007年底的冰雪严寒天彻底摧毁了他的梦想,全省砂糖桔滞销,那年果场仅售出4四五万斤,连本都收不回。延续到次年的恶劣天气严重影响了桔子的开花、结果,2008年满山的桔子树几乎都不结果。

  2009年桔子树倒是争气,压垮树枝的果实让他乐开怀,以为坏运到头,重新过上了“幸福年”。

  “可那年却是有产无价。”前些年,全省各地的砂糖桔都丰产,大量的桔子上市,价贱如泥,陈雄眼睁睁地看着满山的砂糖桔落地、腐烂,被“山老板”无情吞没。

  2010年,佛山遭遇了连绵酸雨,砂糖桔降产降质,市场价格高企,但果坑农场130亩的地,却只有3万斤的果实可买。

  2011年,由于天气寒冷,果期推后,春节的销售黄金期却提前,双重因素造成砂糖桔滞销。13日,陈雄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不敢奢望盈利,只求不亏本,因为烂在树下的果实已经超过了8万斤了,“今年估计产量也不过是20多万斤”。

  和他一起亏损的还有小洞村附近的700亩左右砂糖桔。小洞村附近有两个果场,错坑130多亩,另外一个30亩,除此都是村民种植的。

  与陈雄的未知相比,村民更惨。标志牌标志牌今年,为避免桔子烂在枝头,去年尾大部分村民举家采摘贱卖处理,标志牌亏本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现在种桔好像一场赌博。”陈雄说,果农大都被雪灾搞怕了,年底价格低,也不敢留到节后卖,跟风采摘低价卖的农户只能基本保本,个别敢“赌一把”的留一些到节后卖,仅获微利。

  陈雄说,大部分人是在看到我前几年种桔子好赚后跟风种的。起街坊的亏损,他十分内疚,“害了他们”。

  微博上写着“错坑果场”在小洞村,但实际上在小洞村你根本无法看到它的身影。它隐藏在一座半山腰上,从上山到果场,开车上去至少要15分钟,蜿蜒、陡峭的山路让司机绝望,胆怯。

  从小洞的工业区开进去100米,就是泥路,在车中摇晃200米后,一块小木板上写着“错坑果场,前行1.5公里”,箭头指向一段近90度的陡峭山路。

  开上陡峭山路,一条九转十八弯的沿山羊肠小道凸显,仅容小型车辆经过,小道一边是树木杂草,一边是悬崖绝壁。如果要上山,得事先跟陈雄打个招呼,要不在半山腰遇到车辆下行,那将是一个致命的遭遇。

  爬上山顶,汽车还得继续下行,小道牵引,一直走到山中一座水库,前面豁然开朗,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陈雄的果场就在这里。每辆前来的小车都很“受伤”,被树枝刮花的外壳,被沙石划伤的底盘和轮胎,伤痕累累。

  一位看到微博后过来收购的碧桂园超市采购主任周志权达到农场后惊呼,“我要是早知道路是这样,我肯定不来”。

  陈雄表示,路之所以这么难走,跟下面的小洞村工业区有很大关系。2006年工业区开土动工,原先的道路被摧毁,导致农场根本无法出入。自己多次向园区管理处索要修路或者补偿,皆不得满足。

  现在,有大货车来收货时,只能让对方将车停在山下,自己用小货车运载下去周转。交通不便,也是造成果场无法顺利销售的原因。

  简单说来,这是一个“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故事。毕竟从2001年果园成立至今,陈雄都是这么过来,并且也曾盈利。这只是后一根压得陈雄喘不过气来的稻草。

  陈雄算不上是一个地道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谈吐间更像是一个生意人,见多识广。然而,对于天气,他说自己和普通农民一样,束手无策。

  为管理农场,他订了手机天气预报,但也无济于事。他记得,有一次看到天气预报说,当天天气晴朗。他随即让工人对果树喷药,下午时分,天空突然变脸,瓢泼大雨瞬间来到,“农药,人工,损失了几千元”。

  气愤的他拨通电话,想跟信息发送商讨个说法,却只得到了“天有不测风云”的搪塞。“我也知道难测,那能不能变了的时候也发条信息过来啊。”在那个偏僻的山里,电视和信号时有时无下手机是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虽然陈雄不满手机的天气预报,但是看电视更不靠谱。因为整个农场发电靠水库的水力发电,近,水库缺水,电力供应仅限晚上。

  在果场,陈雄难以掌握充足的市场信息,从承包果园到现在,陈雄与市场的联系就是在果实成熟时,打电话到批发市场咨询价格,或者与一些客商商讨收购生意。

  “现在市场的变数越来越大,忽冷忽热,生意也比前几年难做了很多。昨天价格还能接受,今天突然跌破种果成本。”他说,他无法预测什么时候桔子好卖,什么时候桔子廉价。只能是果子成熟就联系客商,等他们上门收购,不行再自己拉去市场。

  砂糖桔作为一种普通的热带水果,和许多南方水果一样,种植容易,结果期短,产量大,用途单一,只能作为鲜食或制作果汁,保质期短,“从摘下来到卖出去,桔子的保鲜期只有半个月”。

  半个月不算短,但从摘、运到市场、收购、铺货再到后销售,每个环节都需要2~3天的时间,这么计算,砂糖桔的保质就显得尤为艰难。“如果遇到霜冻天气,保质期就更短了。”陈雄抱怨说。

  “如果他能够通过网上找我们,我们早就来他这里采购了。”周志权认为,信息不发达严重制约了高明砂糖桔滞销的原因,“有不少果农是通过网上主动找上我们的”。但对陈雄而言,这有点天方夜谭。

  在桔子卖不出去的时候,陈雄渴望过能够得到专家的指导。可在微博曝光桔子卖不出前,从来没有农业部门过去找他,更没有专家提供帮助,他也压根没想过去找专家咨询。

  在他的骨子里,他还是认为,农民就是靠天吃饭。他坦言,他认识的所有桔农都跟自己一样。

  在微博的号召下,错坑果场自11日起每天销售砂糖桔10000斤左右。2月15日,陈雄说,目前已销售约5万斤砂糖桔了,估计这周末就能销售完。但未来还怎么样,陈雄都没把握。

  砂糖桔原产广东四会,是一种受欢迎的南方水果,四会果农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量种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紧接着引种砂糖桔的风潮在高要、云浮、郁南、罗定、德庆、广宁、河源等地迅速蔓延。

  广东省农业厅公布,2011年全省柑桔种植面积达300万亩(其中超一半是砂糖桔),总产量预计可达260万吨,比去年增加30万吨,已经跃居到全国各柑桔主产省区的位。

  2005年,靠近四会和德庆的广西梧州也开始大规模引进砂糖桔。至2011年,梧州砂糖桔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几乎是呈几何级数递增。

  陈雄的几位朋友当年也前往梧州租山种植砂糖桔。他说,在梧州岑溪市筋竹镇、苍梧县大坡镇、藤县塘步镇,走先一步的人们尝到了种植砂糖桔的甜头。开始的几年,每公斤砂糖桔卖到七八元钱,供不应求,许多地方在过年前果实还结在树上就已经被客户订下了。

  但好时光不再。“这两三年,在广西的几个朋友也是卖不出去。他们都分别种了200多亩。”谈起这些事,陈雄总是本能地叹气,说风云难测。

  “人们似乎忘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客观规律市场供求关系。在可观经济效益和一片叫好面前,果农们几乎没有想象过砂糖桔会供过于求。”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万俊毅说,狂热的追捧者根本没有想象过什么时候会“崩盘”,很多农户在农产品产业链上始终处于一种盲目跟风的状态,决定种植面积多少的依据仅是一年前的价格信息。

  万俊毅认为,要摆脱农产品销售这种“忽热忽冷”式的怪圈,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向他们发布准确的市场行情和当地乃至全国种植面积的信息,引导农户进行合理的农产品种植。

  万俊毅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一个区域性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产销一体化的运作机制,从而实现各环节的无缝对接,使市场需求量与农产品供给量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户真正做到“种得明白,卖得放心”。
以上信息由扬州市旭瑞照明器材有限公司整理编辑,了解更多交通信号灯,红绿灯,标志牌信息请访问http://www.yzxrjt.com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全国服务热线:
400-6699-897
咨询电话:
18014982991
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