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扬州恩信交通器材有限公司官网!

标志牌位警察手持长杆牵动皮带转换红绿两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交通信号灯,它美丽而又醒目,在装点着城市的同时也在指挥着城市交通。

  从早的手牵皮带控制到20世纪50年代的电气控制,从采用计算机控制到现代化的电子定时监控……人们不断地改进交通信号灯,让它更加科学化、自动化。虽然已经诞生了150年,但却很少人知道它的历史,知道它初诞生时的模样。

  红绿灯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初的英国。1859年10月,英国一位纺纱工人想出用灯光颜色控制交通的办法。他制造了一盏有活动遮挡设的油灯带到伦敦,可惜这个发明未引起政府重视。后来,由于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经常发生马车轧人的事故,政府对此头疼不已,却也想不出办法来解决,人们于是重拾了纺纱工人的这项发明。

  那时,在英国的约克城,红、绿装分别代表女性的不同身份。其中,穿着红装表示该女人已婚,穿着绿装则表示该女人未婚。

  受红绿装启发,英国机械师德·哈特于1868年设计并制造出了信号灯家族的个成员——煤气交通信号灯:一根高达7米的灯柱顶部挂着一盏红、绿两色的提灯。该年12月10日,这盏红绿两色煤气灯出现在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一位警察手持长杆牵动皮带转换红绿两色:红灯停,绿灯行。后来在信号灯的中心装上煤气灯罩,它的前面有两块红、绿玻璃交替遮挡。不幸的是这个只面世23天的煤气灯突然熄灭后爆炸,一位正在值勤的警察也因此断送了性命。从此,城市的交通信号灯被取缔了。

  直到1914年,在美国的克利夫兰市才率先恢复了红绿灯,不过这时已是电气信号灯,这与现代的交通信号灯已经没有多少差别。除了信号灯本身,美国人还完善了信号控制系统。稍后又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相继重新出现了交通信号灯。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交通指挥的需要,盏名副其实的三色灯(红、黄、绿三种标志)于1918年诞生。它是三色圆形四面投影器,被安装在纽约市五号街的一座高塔上。它的诞生使城市交通大为改善。

  中国早的红绿灯出现在的英租界。有资料显示,早在1923年,公共租界开始在部分十字路口使用机械装置指示车辆停止和前进,该年4月13日,南京路两个重要十字路口,安装红绿灯交通信号装置。

  当然,对于红绿灯的颜色,也有科学的解释。在各种颜色中,红色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可能是因为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在各个文化中,红色都一直都被赋予了“警戒”“禁止”的含义。所以,代表禁止通行的信号灯选用红色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那么为什么用绿色代表允许通行呢?这是因为在那个时期,人们普遍认为红色和绿色,就像黑色和白色一样,是一对互补色。既然红色代表了禁止通行,那么用与其相反的绿色来表示允许通行,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关于黄色信号灯的发明有不同说法。一种说法称黄灯的发明者是我国的胡汝鼎,时间是1927年。当时他怀着“科学救国”的抱负到美国深造,在美国通用电器工作。一天,他站在繁华的十字路口等待绿灯信号,当他看到红灯而正要过去时,一辆转弯的汽车呼地一声擦身而过,吓了他一身冷汗。

  回到宿舍,他反复琢磨,终于想到在红、绿灯中间再加上一个黄色信号灯,提醒人们注意危险。他的建议立即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于是红、黄、绿三色信号灯即以一个完整的马路工具出现在世界上。但据《解放日报》报道,这种说法并不可靠。1899年,美国铁路系统就使用了三色灯,其中黄色代表“谨慎”。公路方面,1920年10月,美国就已经安装了三色的信号灯。

  另一种说法是美国警察威廉·波茨发明了盏红黄绿三色、四方向的交通信号灯,并在1920年10月投入使用,被安装在了底特律伍德沃德大街和福特街的交界处,其三色灯光的含义与今天基本一致。亨利福特纪念馆收藏了这一文物并进行展出。

  1968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和道路标志信号协定》对各种信号灯的含义作了规定:绿灯是通行信号,面对绿灯的车辆可以相应的直行、左转弯或右转弯,除非另一种标志禁止某一种转向。

  转弯车辆都必须让合法地正在路口内行驶的车辆,过人行横道的行人更要优先通行;红灯是禁行信号,面对红灯的车辆必须在交叉路口的停车线后停车;黄灯是警告信号,面对黄灯的车辆不能越过停车线,但车辆已十分接近停车线而不能安全停车时可以进入交叉路口。此后,这一规定在全世界开始通用。

  早期前东德的红绿灯只是很简单的用红绿玻璃遮住的仅对机动车产生作用的普通交通灯。1961年,当时的东德交通部委托交通心理学家卡尔·佩格劳通过调查研究交通流量加大后交通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行人对没有任何图案的交通警示灯的较低感应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佩格劳建议为其他机动车以外的交通参与者也设立单独的交通警示灯。

  他还发现,行人对有特定含义图案的交通灯的感应度远远大于没有图案的红绿灯。另外,行人中反应能力相对较弱的、老人和占人口10%比例的色盲都要求交通警示灯除了颜色上的不同外,必须以意义明确的图案给行人以相应的指示。

  于是这个戴着帽子伸臂直立或是跨着大步的小人形象就在1961年10月13日诞生了。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学术测试和政府部门的认可,这两个小人终于在1969年站在了东柏林弗里德里希大街/菩提树下大街的十字路口。次年,东德交通部门将红绿灯小人推广到了整个东德。

  由于红绿灯小人的形象憨厚可爱,很快就被大众接受并喜爱,并在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向宣传交通规则的形象代言走上了东德的电视。红绿灯小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幼儿和小学生的交通普及读物上。

  上世纪90年代初,两德统一以后,红绿灯小人和很多前东德日常产品一样受到排挤,并从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了。前西德的政治家、交通学家纷纷诟病东德的产品。红绿灯小人也不例外。除了政治意识形态上与西方的不同,它们也因为“技术上不可弥补的缺陷”而被当时在西德通用的红绿人行灯小人所取代。在那样一个几乎全盘否定东德的时期,很少有人会认真考虑,所谓“技术上不可弥补的缺陷”和红绿灯小人作为交通标志形象的成功与否究竟有多大关联。

  就在东德红绿灯小人即将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的时候,两个不同的机缘使这一对小人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一是东德人在统一后逐渐发现,这种当年被他们所渴望的自由和物质丰富的生活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全部。特别是从很多西德人的眼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优越感和对他们略带藐视的称呼“Osi(东德佬)”激发了东德人的自尊。

  于是这种强烈的怀旧心理体现在他们对前东德产品的重新发现和追捧上,红绿灯小人自然也受到了怀旧者们的关注。另外在“拯救红绿灯小人”等民间组织和媒体的呼吁下,柏林等东德城市得以保留东德的这对“红绿灯小人”。2009年,它们终于被正式纳入德国的交通系统中。

  到此,红绿灯小人的故事也仅仅停留在信号灯的层面。不过,一个西德人却让这个东德产物成了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1995年,一位名叫马库斯·海克豪森的设计师在城市公路修建处的院子里,找到了险些就被当废物处理掉的红绿灯小人。海克豪森用这些“原装”的交通灯玻璃设计制作了批灯具。这些灯具一亮相,就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不仅是那些怀旧的东德人,就连西德人也对这对有着特殊身世背景的红绿灯小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获得巨大成功后,他在1997年出版了《红绿灯小人手册》一书,借发明人佩格劳和许多同时代见证人之口讲述了红绿灯小人不平凡的过去。如今,红绿灯小人的衍生产品涉及T恤衫、水杯、开瓶器、冰箱贴、钥匙扣等,是柏林热门的旅游纪念品。并且海克豪森为红绿灯小人及其系列产品登记了所有品牌专利产权。至此,这对年过50的红绿灯小人已成功完成它从普通交通标识灯到商业品牌的转身。
以上信息由扬州市旭瑞照明器材有限公司整理编辑,了解更多交通信号灯,红绿灯,标志牌信息请访问http://www.yzxrjt.com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全国服务热线:
400-6699-897
咨询电话:
18014982991
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